“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时间的质量》短片如此界定时间与个体的关系,用镜头去捕捉并探寻:谁用时间酝酿了质量?
对伊利酸奶事业部苏州工厂质检主管陈泽桦来说,时间是在50度的高温环境下炙烤,想方设法测试调整设备清洗性能,保证设备的内部环境。
而对伊利某车间维修班长王永强而言,时间是在三个小时内,伏地排查灌装间、包装箱、缓冲塔等设备的2700多节链条,只为拔除1毫米的毛刺。他坚信,只有对细节的苛求,才能实现100%安全的质量目标。
在不断流淌的时间长河里,一代代伊利人坚守“伊利即品质”,视品质如生命,为高品质乳制品的诞生保驾护航,同时也肩负着伊利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愿景。
回顾中国乳业70多年来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的4家乳品厂,到诞生出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业品质典范;从最初凭票才能购买的乳制品,到如今随时随地可喝到的不同种类乳制品。中国乳制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巨大变化。
在乳品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背后,是伊利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始终践行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的最高标准,为中国乳业的高质量前行带来更强劲的助力。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公布的食品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乳制品连续5年抽检合格率在99%以上,其中,2020年和2021年抽检合格率均达99.9%。2021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9.88%,远高于其他食品合格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9月,伊利成为全球首家且唯一通过“金标标准认证”的食品企业,相当于获得乳业认证标准中的“最高学历”;同年10月,伊利问鼎亚洲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亚洲质量卓越奖”,成为中国首个将国家级、洲际级、全球级权威品质管理奖项悉数纳入囊中的乳企,锻造了中国乳业质量奖项“全满贯”。
伊利用时间酝酿了质量,也得到了报偿。如今的伊利,已然是中国乳业品质的“金字招牌”。
1、千万乳业人,铸就高质量乳品产业
伊利集团乳业博物馆,藏有一张45年前的“月份付奶卡片”。而在数十年之前,这张小小的奶票还是鲜见的稀罕物。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乳品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加工水平、管理能力得到高速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一杯奶”写入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奶制品也像柴米油盐一般,成为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
作为见证了中国乳品行业沧海桑田般变化的龙头企业,伊利从成立之日起就带头突破早期乳品发展的各种问题,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乳业之后的发展进程。
伊利是国内最早大力建设和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牧场的乳企,发展出“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的饲养模式,该模式实行人畜分离、科学饲养、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防疫。
这种发展模式,大幅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品质,也实现了奶牛饲养化向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伊利不断发展变化的奶牛饲养模式,映照出国内乳品品质从奶源处就开始严格把控,如此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乳品。
无论在乳品行业的各个发展阶段,质量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目标。
为此,伊利先是在构建起婴幼儿奶粉追溯体系的基础上,在业内率先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奶牛出生即建立养殖档案,原奶运输过程也实现全程GPS跟踪,原奶入厂后采用条码扫描,随机编号检测。
同时,伊利建立了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表、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和覆盖全国的ERP网络系统,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中国乳业发展至今,无数画面在诠释着初心与责任。正因为千千万万乳业人对品质日复一日的坚守,才共同铸就了这条生机涌动的高质量产业链。
尽管这些乳业人分散于不同环节,但他们都共同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质量高于一切。
2、排查三天只为消除0.1毫米的缺陷,伊利人的质量坚守法则
人类怎么与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斗智斗法?伊利液奶潍坊一车间质量经理张立国对此颇有心得。
作为一家乳品企业的质量管控人员,张立国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保证生产车间的乳制品不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要知道,乳制品生产链路极为复杂,尽管现在乳品企业都引入了智能化设备,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人工,但原奶从入厂到成品奶出厂,中间会经历一个个巨大的储料罐和一条条管道,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让微生物“钻空隙”。
伊利液奶潍坊一车间质量经理张立国
为此,质量管控人员要时刻关注产品设备情况,一旦发现缺陷就要及时进行改造。张立国在一次日常设备管路排查中,识别到300米长的管路存在微缺陷。
尽管这一缺陷小到根本看不出来,但这依然可能存在滋生微生物的风险。没有丝毫迟疑,张立国带着同事们共四人,经过多轮排查,使用内窥镜进行检查。最终,他们发现1米长的管路中,存在一个只有0.1毫米的凹痕。
随后,他们很快运用酶制剂和微生物膜的消除技术对设备进行了清洗和改造,消除了设备可能造成微生物的质量缺陷。
回到潍坊后,张立国还利用在水厂工作的专业知识,联合组织能源、TPM经理,更新水处理QM矩,增加对水处理区域进行周期性点检,实现能源为生产持续提供质量稳定的用水。
“在伊利,我们视品质如生命,每一个人都在骨子里面有这么一种坚持,这也是我们每个质量人的职责。”在央视网出品的《时间的质量》短片中,张立国如此说道。
不同于张立国与微生物的日夜奋战,吉晋雄则通过每日600公里的奔波,从奶源处保证乳品品质。
2022年4月,吉晋雄刚从华东调到西北担任西北奶源大区质量技术经理,管辖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西安等地的170个牧场。到达西北大区后,吉晋雄立刻成立改善攻坚小组,制定专项帮扶计划,带头前往薄弱区域点对点开展帮扶与服务。
一个月的时间,吉晋雄每天驱车奔波600公里,基本走访了70%的牧场,也了解了不同牧场存在的问题。随后,他在原料奶品质突破方面,策划品质领先管理体系,推进文件遵守度,通过识别TOP5问题并推动质量改善,促进原料奶品质稳定。
吉晋雄每天要驱车奔波600公里走访牧场
经过一系列改进,2022年,西北奶源大区体细胞数和菌落数等各项指标均创中国纪录。吉晋雄表示,“我们是奶源质量的保证者,所以必须要把牛养好、养健康,才能产出优质的牛奶。”
张立国、吉晋雄的行为充分践行了“伊利即品质,视品质如生命”的信条,也展现出身为质量人用实力追求高标准品质的坚守。而在伊利,还有千千万万个张立国、吉晋雄,他们共同维护质量坚守法则。
3、时间会给予坚守者奖励
“为什么一家食品企业,会招聘对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一定了解的人员?一家食品企业,需要对环境卫生要求这么严苛吗?”作为一名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尚小彭初次看到伊利招聘启事内心充满了好奇。
抱着满满好奇心,尚小彭向伊利投递了简历,成为伊利奶粉天津工厂质量部的一名质检员。最初的疑惑也迅速得到了解答,他也慢慢明白伊利“视品质如生命”的最高准则。
首先,伊利在品质管理体系方面,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该体系覆盖80多个检验单元,检验项目总数达1000多项。
质检员尚小彭在检查奶粉
这一质量管理体系,让伊利在业内率先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测、分析、把控、预防,也让其在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始终追求极致的质量把控。
此外,为了严控品质,伊利还在检测环节设立了质量管控“三条线”,即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把标准提升50%,制定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将标准提升20%,制定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在这“三条线”的层层把关之下,确保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
这些年,伊利始终如一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把控,也让其收获了众多极具影响力的赞誉。除了在内部严控品质外,伊利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也不断带动整个乳品行业提升产品质量。
作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员,伊利利用自身大量数据和科学实践积累,参与和行业相关的4个基础标准、3个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及1个生产经营规范制修订及跟踪工作,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提升中国乳制品行业标准。
与此同时,伊利也积极投身国际标准制定相关工作中,不仅参与了国际乳品联合会(IDF)标准(ISO/CD22186|IDF245)制定,推动亚洲乳业的品质提升,还向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中国委员会提供多项国际标准的修订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还集结了4大洲、7个国家、10个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资源,借助先进科技信息技术平台,在基础科学、产品研发等领域,创新业界合作研发模式,并通过信息化系统,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设智能工厂,实现产业链全过程数据挖掘与分析,使食品安全链条可视化、可数据化。
伊利明白,作为国内乳品领军企业,只有自己先走出第一步,去沟通、去尝试、去行动,才能为乳制品企业提供一份标准答案,助力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品质提升,在伊利内部被称作“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这意味着,“质量”是伊利为长期主义写下的注脚,也是伊利一直挑战自己的战书。而“时间”也给予了这些坚守者最期望看到的奖励。在这场同“质量”赛跑的超长马拉松中,伊利一步一个脚印,让国人乃至世界共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