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信息网,专业的乳制品信息平台! www.ruzhipin.net

乳制品网-专业的乳制品信息平台

热门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国内
雀巢逾10吨问题奶粉被禁入境 洋奶粉质量遭遇大“烤”
  来源: | 点击次数 :次 | 更新时间:2017-08-07 16:20

     【环球网综合报道】7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7年6月未予以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共通报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食品620批、化妆品153批。环球网记者发现,雀巢公司及旗下品牌克宁7批次共10.82吨来自台湾地区的进口奶粉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维生素B1、B2、B6、B12等”被拒绝入境。

  据了解,此次逾10吨雀巢不合格奶粉中,1批次雀巢全脂奶粉有690公斤,而雀巢旗下的克宁品牌奶粉有6批次共10.13吨,7批次奶粉的生产企业均为蒙特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口商分别为福建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平潭纵横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对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在口岸均已退运或销毁,未予准入。

  7月雀巢遭受“炙烤”

  尽管雀巢中国针对此事已向媒体回应称问题奶粉并非为中国大陆市场生产,且非官方进口,但业内人士还是认为雀巢的回应有避重就轻之嫌。

  7月25日,因经销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硒检出值低于产品包装标签的明示值,上海雀巢产品服务有限公司被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不过,上海雀巢却对媒体回应称产品没问题吃不坏身体。  除了此次事件,雀巢7月以来负面不断,确实是“酷热难耐”。

  7月初,环球网曾报道,雀巢能恩奶粉在澳洲被卷入“有毒纳米粒子”风波。雀巢超级能恩金盾1段中被检出含有针状羟磷灰石纳米粒子。有研究称,针状羟磷灰石纳米粒子具有潜在毒性,但雀巢中国辩解称当有钙和磷存在的时候,纳米羟磷灰石微粒也可以通过加工产生,二者均存在于牛奶中,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必需成分。

  7月初,雀巢更是被爆出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丑闻。为争夺中国奶粉市场份额,抢占“第一口奶”,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因贿赂医院渠道,非法倒卖个人信息被判刑。

  奶粉事件或将进一步拖累业绩

  就在近日(7月27日),雀巢集团对外公布2017年上半年财务业绩,销售额达430亿瑞士法郎,有机增长2.3%,内部增长1.4%,年报利润率15.8%。

  对雀巢而言,如此业绩基本时维持年初预测:有机增长率处于2-4%之间。其中雀巢的咖啡、饮用水和宠物用品业务显示了增长潜力,上半年业绩稳健。

  有趣的是,根据最近刚刚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名单显示,雀巢的排名虽然上升了两个名次,但是从营业收入和利润数据上来看,相比较于2016年的922.851亿美元,却减少了14.712亿美元,利润则减少了7.642亿美元。

  可以说,雀巢目前正处于多事之秋,是否会影响国内消费信心,从而影响下半年的业绩,还看雀巢对于食品安全的觉悟有多高。

  不只是雀巢 洋奶粉集体沦陷

  实际上,在昨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名录中,还有多款洋奶粉因各种问题被禁止入境。

  来自波兰的美乐可全脂奶粉因亚硝酸盐超标被禁止入境,重量合计500千克。公开资料显示,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

  由江西美庐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进口的瑞士宾博有机婴儿配方奶粉,因细菌总数超标不得入境。值得注意的是,江西美庐也是一家婴幼儿奶粉企业,而宾博奶粉号称是瑞士第一婴幼儿奶粉品牌,在瑞士当地占有65%的市场份额。

  还有一款来自法国的脱脂奶粉被检出活虫,进口商系上海晋富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从澳大利亚所进口的28635.2公斤维爱佳品牌奶粉因“货证不全”同样被禁止入境。进口商为陕西远景进出口有限公司,具体产品为:维爱佳全脂奶粉、维爱佳脱脂奶粉、澳大利亚维爱佳40+中老年奶粉、维爱佳催乳母婴奶粉、维爱佳孕妇产前奶粉。

  据了解,虽然维爱佳品牌对外宣传为“在澳洲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但目前其实际上控制人已经成为中国投资者李大健。

  还有多款来自澳大利亚、由美智高乳业(江门)有限公司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包括米加乐儿系列婴儿配方奶粉、米加乐儿系列幼儿配方奶粉、米加系列较大婴儿配方奶粉、米加乐儿较大系列婴儿配方奶粉等。

  “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近年来由于“二孩”政策等因素,国内婴幼儿奶粉总体需求明显增加,但大家对洋奶粉的需求仍然有增无减。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贸易量仍在快速增长,去年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达22.1万吨,同比增长25.6%。

  但洋奶粉接二连三的出事,对于进口奶粉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面对不断崛起的国产奶粉,消费者对洋奶粉迷信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但无论是进口奶粉还是国产奶粉,食品安全问题永远是企业的命脉,一旦失守便很难收复。
 


网站介绍  |   网站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
Copyright 2016-2022 乳制品信息网
备案号:陕ICP备190068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