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正式否决了一家中国公司对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养殖企业之一,基德曼公司的收购。
这已经是半年来澳洲第二次否决中资公司对相关企业的收购申请。
“有钱也买不到”的尴尬,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屡见不鲜。“中国人来啦,来买土地了”的消息往往会在当地政府和居民当中引发一种恐慌心理。
对刘永好来说,化解这种尴尬似乎没有难度。2013年以前,新希望集团海外业务的主阵地在东南亚,在此之后,新希望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速,业务拓展到了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其中澳大利亚是其重点关注的国家。
2013年收购澳大利亚大型牛肉加工商KPC畜牧业公司。
2014年,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共同见证下,刘永好与澳大利亚企业家签署了《中澳企业间农业与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计划谅解备忘录》。
2015年,新希望乳业作为最大股东,成立了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
新希望在澳大利亚的业务涉及牛肉、牛奶、奶粉、煤矿等行业。可以说,澳大利亚是新希望国际化重要的一步棋。
那么,海外“买买买”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式?作为出海最早的探路者,6月5日,刘永好在《对话》栏目中分享了他海外买买买的诀窍。
刘永好:其实澳洲农业领先主要是因为它的土地太多,生产要素成本比较低,这是第一个。
第二,它的环境保护比较好,蓝天白云,草的污染很少。同样的牛奶,放在自然环境下,你会发现澳洲牛奶存放的时间要长很多,为什么呢?它带的菌少,本身空气的污染相对比较少,牛肉同样也是这样,有很多比较优势。正因为这样,我们决定在澳大利亚要做投资,要做大投资。
第三我们也做了承诺,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乎我们就开始准备大大干了。
我们一定要找一个,第一,英文倍儿棒的。第二,对澳大利亚、对西方的法律关系非常清楚的,对会计准则很清楚的,另外又做过投资收购这样的人。
陈伟鸿:你找到这样的人了吗?
刘永好: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找,找到一批这样的人,其中一个叫张天笠先生,是在美国念的硕士,在法国念的博士,而且在海外已经工作了大概20多年,把他请过来了,而且来了以后确实倍儿棒。
我们想不单单要找好人,更重要是新的机制,我们集团出钱这是毫无疑问的。另外,我们成立了新希望产业基金和厚生投资基金,这个基金是PE基金,我们用全球去找一些投资人,共同来投资,有人,又有钱,还有机制。
陈伟鸿:张天笠先生负责什么呢?
刘永好:他是基金合伙人,今后赚的钱他都有份。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事业的基本的保证。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傻的到处去找翻译,上厕所都不敢走。
刘永好:张天笠到澳洲去一待,半年、一年,我们的团队去就地卧倒,跟当地几大会计师事务所、跟投行结合,另外到农村去、到牧场去,跟他们交朋友、聊天,看他们愿不愿意收购,效果超过了我的想象。
厚生投资合伙人张天笠:可能也没有想象这么容易,过程当中还是有一些波折。比如说牛肉这件事情,全球肉牛主要生产大国,大概是三个区域,一个就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第二是北美,还有南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都是肉牛的生产大国,最后聚焦在澳洲。实际上澳洲肉牛企业里面排名前20的企业基本上都接触过,过程持续了接近两年的时间。
陈伟鸿:看完这20家企业,你最想要拿下的企业,跟你们最终出手的企业是同一家吗?
厚生投资合伙人张天笠:还不是,澳洲企业分成三类,一类就是第一梯队,有三家国际巨头控制的企业。第二梯队大概就是排名第四到第十的企业,还有第十位以后很多中小企业,所以我们重点在第二梯队。当时接触一家在澳洲本土做的非常好的一家企业,形成了架构上的共识。但是在后来过程当中,这家企业和现在收购的企业管理团队有一定的矛盾,我们当时也蛮纠结的,找了很多外部专家,包括当地其他企业聊这个事情,最后认定我们收购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更先进,团队更努力,而且更容易利益共赢,最后我们也是忍痛割爱,走到这一步。
刘永好:现在我们澳大利亚有超过2000个澳籍的员工,以前以为美国高,后来发现澳洲人的工资和社会保障比美国高将近一倍。
工资高,我们怎么样保证还有效益?这个时候就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我们出了一个共享机制吸引人才,吸引我们收购的企业的这些人才,让他们来支持用户,因为道理很简单,他们更爽了,他们收入提高了,他们得到尊重。现在在澳大利亚,他们对我们收购模式认同,以至于我们后面对于奶牛牧场的收购都得到了极大肯定,大家都觉得你们做的好,我们愿意合作。
陈伟鸿:这杯牛奶跟你的收购之间有什么关系?
厚生投资合伙人张天笠:澳洲我们收购的企业,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牛奶是A2。
陈伟鸿:这个词很专业,什么叫A2的牛奶?
厚生投资合伙人张天笠:A2的牛奶里边的酪蛋白,和其他的奶不太一样,消化过程当中不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在亚洲人群当中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的反应,或者是免疫功能上的过激反应,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乳糖不耐。
陈伟鸿:这样一个高端优质的牛奶,对于澳洲企业来说也是宝贵的资源,在收购过程当中,他们心甘情愿吗?
刘永好:他们在澳大利亚把前100名都看过了,看过了最大、最好的牧场,养的奶牛最多,质量最好,产奶量比整个澳大利亚平均水平要高出20%、30%。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养了澳大利亚最好的A2这个牛,占到全澳大利亚A2牛的65%。
他说要是合作可以,收购不行,我们不愿意卖,因为他说我们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几代人传下来的,而且我们的技术、种类、产出都是澳大利亚第一的,不愿意卖。谈了半天没谈妥。但是我们双方都留下了好印象。
我们找到第二大的牧场主谈,他说第一家技术最好,规模最大,他非常认同第一家,而且他们以前认识,然后他就帮我们斡旋。我们就设计了一个方案,我们和第二大和第一大的牧场主,再找一个牛奶加工企业,这四家组建了一个叫澳大利亚鲜奶控股公司,我是第一大股东,共同来收购第一位的公司。而第一位的这个公司仍然可以参与管理,仍然是股东,又仍然在这个地方,品牌也不变,他们觉得很好。
他们本来就看好了周边好几个牧场想收购,但是他没那么多钱,我们联合起来以后钱就多了,现在又收购了旁边的几个大牧场,现在占地有几十万亩土地,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最好的A2奶牛的65%的种群。
用这种新的模式我们在澳大利亚整合养奶牛的企业,整合奶源,整合加工,非常容易。